(明)洪应明原著;翟文明主编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小说巴士★https://www.xs84.co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胱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,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;
智械机巧,不知者为高,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。
【译文】
面对世上纷纷扰扰地追逐名利的恶行,不去接近是志向高洁,然而接近了却不受污染则更为品质高尚;面对计谋权术这样的奸猾手段,不知道它的人固然是高尚的,而知道了却不去用这种手段者则无疑更为高尚可贵。
【例解】
“天下熙熙,皆为名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
世事纷纷扰扰,追名逐利者蝇营狗苟,趋炎附势者如蚁聚集,污浊不堪。
如果在这烦嚣的尘世间洁身自好,保持做人的本性,如一枝青莲,出污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可谓是真正的人中高士了。
屈原是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和政治家,忠君爱国,因遭小人的谗言陷害被无罪放逐。
他忧心如焚,形容憔悴,徘徊于山泽之间。
他抬头质问苍天,呼唤不绝。
有一个退隐江湖之人以打鱼为生,见而问之:“您不是三闾大夫吗?何故至此?”
屈原回答说:“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因此被流放。”
渔父说:“聪明人要顺应时势,而不固执己见。
举世皆浊,你为什么不混淆是非,同流合污?众人皆醉,你为什么不喝他们喝剩下的酒渣,与其一样昏沉?为什么偏要怀瑾握瑜(瑾、瑜皆美玉,喻美德)?”
屈原答道:“我听说:新沐(洗发)者必掸掉帽子上的灰尘,新浴(洗身)者必抖掉衣服上的污垢,怎能以清白之身遭外物玷污?我宁愿跳到江流,葬身鱼腹,又怎可使高洁心志蒙受世俗尘埃?”
渔父只好微笑着摇头拍桨而去。
屈原于是作《怀沙》之赋,抱着石头自投汨罗江而死。
屈原深知报国无门,才华被埋没,但他依然清高傲岸,操守如一,不近势利,不陷俗流,心怀高洁,不耽机巧,泽畔行吟,呵壁问天,却把自己的人格尊严和满腔的才情发挥到极致。
屈原与渔夫的对话真正体现了《菜根谭》“污泥不染、机巧不用”
的精神。